为更好地推动慢性肾脏病的科普及防治工作,2025年3月9日,由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主办,中医肾病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中医肾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蒲公英杯’科普作品颁奖礼”在广州举行。省内外知名肾脏病专家和学员们齐聚一堂,针对名医学术思想传承、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肾脏病的科普及宣传策略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学术气氛十分浓烈。
现场合照
本次学术会议得到了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会长余新炳教授对此次会议的召开予以致辞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分会表示充分肯定。他提到,中医肾病分会成立时间虽短,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科普和学术交流平台,提高了中医药诊治肾脏病水平和中医肾病分会的科普影响力,推进了学会的发展。最后余会长预祝本次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余新炳会长发言
大会上,首先为第一届“蒲公英杯”获奖科普作品进行颁奖。本次比赛颁发了包括“最佳创意奖”、“中医药文化传承奖”、“中医药科普奖”、“最具教育价值奖”等在内的13项单项奖和2项集体奖,获奖作品总计79份。来自江苏省中医院的颁奖嘉宾孙伟教授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中医传承”的理解。会场气氛非常热烈,众多选手都表示会继续致力于肾脏病的科普工作。
现场颁奖
随后的学术论坛,众多来自省内外的授课专家围绕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病及肾脏病科普的主题作了专题报告,包括:
江苏省中医院孙伟教授的“‘补益肾元,泄浊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芳教授的“糖尿病肾病共病研究和创新管理新时代”;
中山大学陆勇军教授的“肠道菌群对代谢类疾病的影响—肾病的‘肠-菌-肾轴’基础及干预”;
广州中医药大学骆欢欢教授的“基于中医‘三因制宜’理论的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疾病预测模型构建及证候南北地域演变规律探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水福教授的“疑难肾脏病中医临床诊疗思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艾军教授的“CD20单抗临床应用—在肾脏病应用的一点体会”;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彭晖教授的“长效ESA优化中国肾性贫血的全程管理”;
雄安新区未来健康传播中心石维斯主任的“如何玩转医疗科普短视频平台”;
深圳市中医院曾又佳主任的“如何说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肾病科普?”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涂海涛教授的“多学科联动,探讨肾脏病科普新形势”等。
专题报告
学术论坛之后,与会专家开展了针对2025年世界肾脏日的专题讨论,2025年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及早发现,保护肾脏健康。专家们结合主题分享了本单位往年举办肾脏日活动的成功经验及2025年计划,也对分会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陈刚毅主委表示,希望通过中医肾病分会这个平台,我们能让更多人了解肾脏健康的重要性;希望科普活动能够进社区,期待借助多样化的科普形式,使肾病知识更加生动易懂,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肾脏健康的守护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肾脏健康、科学防治肾病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健康广东、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陈刚毅主委发言
此次学术盛宴不仅让参会代表和学员们得以目睹省内外知名肾脏病专家的授课风采,掌握中西医治疗肾脏病的名家经验,了解肾脏病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可一起探讨肾脏病学的科普策略,并简单掌握医学科普视频的前沿制作技术。许多学员表示围绕肾脏病学的多角度、多专业专家授课,让听者受益匪浅,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认识和专业素养。
本次学术年会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了健康知识的普及,传播了肾脏病学的专业知识,符合广东省中医药强省计划的要求,达到了良好的宣传和交流的效果。
扫一扫 在手机上阅读
补益肾元,元气满满——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中医肾病分会第一届“蒲公英杯”一等奖
一两玉米须,健康二两金——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中医肾病分会第一届“蒲公英杯”二等奖
谨防中药误伤肾脏之肾毒性中药大揭秘——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中医肾病分会第一届“蒲公英杯”一等奖
肾好,一切都好—探秘补肾中药的神奇之旅——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中医肾病分会第一届“蒲公英杯”二等奖
长按屏幕识别二维码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