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12:34:56

辟谣、辟谣,心脏支架才不是你想的那样~

发布日期:2025-04-16 17:09:41   来源 :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作者 :曹凡    浏览量 :118
曹凡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发布日期:2025-04-16 17:09:41  
118

心脏支架问世数十年,它的出现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同时也有许多关于它的谣言和误区。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辟谣、打假!
误区一


“ 千万别做冠脉造影,一做就要放支架 ” 



冠脉造影检查是用特殊的心导管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送至冠脉口,注入少量造影剂后,在透视下使冠脉血管清楚显影的检查,它能够清楚的评估血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心脏支架植入术是指在冠脉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将心脏支架放入病变血管。即冠脉造影是一种检查手段,放心脏支架则是治疗措施。通常冠脉造影检查发现血管狭窄75%以上,才有可能需要放支架,医生也会结合临床情况评估后续介入策略。


造影 动画演示
误区二


“支架用不久,隔壁老王刚放的支架没1年又堵了” 



支架植入体内后,血管内皮细胞就会逐渐生长爬到支架表面,最终覆盖支架,与血管融为一体,这个过程称为内皮化,通常需要3-6个月。如果“保养得当”可以使用终身。
隔壁老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某些因素没有管理得当,要切记每日三省吾身:血脂、血压、血糖、心率管理达标了么?烟戒了么?药保质保量的吃了么?饮食运动管理了么?还熬夜么?

误区三


“我要放最好的支架,进口的、可将吸收的那种”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能在临床使用的都是在严格监管下生产的,质量都有保证。随着国产支架临床研究的逐步开展和广泛应用,已有大量数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证实,主流的国产支架不逊于进口支架。目前国产支架800元左右,进口支架7000元左右。两者不同型号也有粗细、长短等差异。具体支架的选择,关键是要结合病变血管的直径、部位、累及长度等因素。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因具有能够避免金属支架长期存在造成的冠状动脉金属化等优势,被誉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第4次变革。但该支架也有使用局限性,2020年我国发布《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列举了生物可吸收支架适用范围:

  • 稳定性冠心病或中低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参考血管直径2.75~3.75 mm之间的病变;
  • 预扩张效果满意的无钙化或轻度钙化病变;
  • 分支血管直径不超过2.0 mm的分叉病变;
  • 长度≤20 mm的病变。

相对应的,也列举了不建议使用的范围:

  • 左主干病变;
  • 小血管病变;
  • 严重钙化病变;
  • 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 高度迂曲病变;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 口部病变;
  • 桥血管病变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病变(无循证医学证据);
  • 其他临床情况:无法耐受长期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支架制作材料有过敏反应者等。

所以,比起产地和价格,选择支架更重要的是关注病变血管的特点,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误区四


“放支架不能做核磁”



200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专家共识就指出,目前几乎所有冠脉支架都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的,可以安全的进行≤3.0T的MR检查。
2017 年,我国发布的《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推荐: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状动脉支架产品在 MRI 时都是安全的,可在≤ 3.0 T的 MR 设备上进行检查。2007 年前的外周动脉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但通常认为在手术6 周后也可以行 MRI 检查。
误区五


“不能放支架,放了就要吃一辈子药”



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石,只要冠心病确诊,就要终生服药。所以长期服药的原因并不是放支架而是冠心病本身。长期规律服药不仅可以延缓冠心病进展,减少支架植入可能,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支架内血栓、支架再狭窄等风险。
误区六


“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



支架就好比汽车,也需要做保养,支架保养的好就能用一辈子,保养的不好分分钟再堵回去。如何保养首先就要做到:⑴定期复诊(通常为支架植入术后1月、3月、6月、1年);⑵控制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戒烟;⑶遵医嘱规律服药;⑷规律运动。

误区七


“放了支架就不能干重活,人废了一半”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但体育活动量应量力而行,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

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已经放了心脏支架20年,现在仍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你还在犹豫什么? 

◆ ◆ ◆ ◆ 




本期护心侠


曹  凡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心血管内科

专业特长:

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心血管专科疾病多年

学术任职: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分会常委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泛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策划|谭  虹
END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版权所有
主办: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维多利广场写字楼B座1901室
邮箱: qdsikkpcih@139.com
传真(FAX):020-28098364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微信公众号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微信视频号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