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12:34:56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生物安全分会2024年度总结及2025年度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28 10:51:48   浏览量 :158
发布日期:2025-02-28 10:51:48  
158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生物安全分会2024总结

所谓生物安全,是指国家各部门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这标志着我国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律程度,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生物安全分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分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安全的各项工作,现对分会2024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一、人员架构

生物安全分会设有主任委员1名,秘书长1名,副主任委员12名,常务委员20名,委员57

二、分会特色活动

(一)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

1、《认识蚊子》的科普讲座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而广东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蚊虫容易滋生,因此登革热始终是广东地区的重点防范的疾病,针对此,2024年6月7日,在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在杨光教授和荆春霞教授的组织下,病原生物学系的李永军副教授和万钦黎副教授前往暨南大学附属幼儿园,给孩子和孩子家长们开展了一堂《认识蚊子》的科普讲座。


2、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科普宣教工作

2024年3月9日,分会副主任委员赵卫教授,接受南方日报的专访,发表了《“X疾病”是什么?一定会到来吗?》的报道,当日即上热搜,至3月18日,话题阅读量达2169.2万次;以“揭秘X疾病”为主题,接受《中国家庭医生》的专访。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发布的《“新冠“二阳”,专家建议应居家休息》,总阅读数482.3万;《多地学校因新冠、甲流等停课,专家:稳妥做法不必慌》总阅读数305.8万。


作为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赵卫教授多次就传染病防控问题开展科普宣教活动。“中国首次报告5例女性猴痘病例,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家庭内传播”的报道登上热搜榜第一名,为《人民日报》《新浪新闻》《健康时报》等多家媒体刊载,至2024年5月24日,话题阅读量达1.6亿次。


我分会吴坤教授利用“虫虫工作室”,在顺德东风社区、振华社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肝吸虫等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粪便检测服务,投身社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组建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韶关仁化、梅州五华等地村镇开展传染病防控科普宣教和便民服务活动。


3、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的健康直播

钟若曦副主任委员开展了两场“全省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健康教育培训直播,总流量超过4000人次


(二)“防治性病,为‘艾’护航”

2024年11月24日至30日是我国第37个“性病防治主题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为配合该主题,我分会委员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推出了“防治性病,为‘艾’护航”的科普宣传工作,制作了科普作品,并在广东卫生健康报登载。该可以工作旨在普及生殖健康知识,让人们了解健康的性行为方式、正确的生殖器官护理等内容,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殖健康习惯。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2024-11/25/017596.html

为更好的推广和宣传性病实验室与生物安全我分会委员还录制了性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科普课件(PPT)。


三、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活动:

本年度内,分会副主委朱华晨教授利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科普宣传活动。

2024年12月15日,在广州花园宾馆出席 “2024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传承创新与科普论坛”,并做《流感与冠状病毒的呼吸道外感染》专题报告。


2024年11月21日,在韩国安东国立大学进行交流,并做题为《Virological Research at the Human and Animal Interface》的报告。


2024年9月25日,在香港大学做题为《How to look for a job after getting a PhD?
》的报告与交流。


2024年9月22日,在苏州参加“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与传染病交叉论坛”,并做了《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生态与演化》的专题报告,并主持“大数据驱动的传染病研究”的主题交流。


2024年7月18日,应邀到广东佛山参加中山大学师生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中山医学院第16届粤港澳医学生夏令营启动仪式,作为粤港高大湾区教师代表发言,并做《遇见未知》的专题学术报告。


2024年6月29日,参加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首届CBA-China年会 暨中大校友会2024生物医药行业苏州交流会 及中山大学苏州校友会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校友会成立仪式,做《追逐病毒之旅——新发病毒性疾病的防控研究》的专题报告。


2024年6月28日,应邀在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做题为《百年流感》的学术报告。


2024年5月12日,在汕头参加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病原分子诊断与分子流行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病原微生物测序技术焦点论坛”,并做《星状病毒的生态和进化》的专题报告。


2024年4月9日,在香港参加国务院参事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座谈会,并做题为《完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深度协同机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报告和发言。


2024年3月22日,应邀为广东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系列培训课程做《雪貂的饲养管理和应用》的专题培训。


(二)学术成果

1、论文发表

做好研究和赋能相结合,致力健康传播效果研究,开展差异化人群结核病健康促进研究、智媒时代下不同传播媒介健康科普实践现状研究、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2篇,撰写《基于受众画像的健康科普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差异化人群结核病健康传播研究》《新时代疾控系统新媒体宣传工作现状》等技术报告,分别报送至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广东省疾控局、广东省疾控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中心等单位。


2、课题选题支持

本年度内我分会有两项作品获得2024 年广州市科普作品大赛科普微视频类的选题支持。


三、创作科普作品并利用多平台发布

(一)副主委钟若曦教授制作的科普类作品

我分会各成员一直致力于通过制作科普作用进行科普宣传。副主任委员钟若曦制作长图、海报、视频等类型科普作品15份,涵盖传染病、寄生虫病、疫苗等多个主题,在“广东科普”“广东疾控”等多个平台推送,并获羊城派、花城+、新快报、南方网等主流媒体推送,总阅读量超过10万次。推出出版物2项,制作相应新媒体作品便于进一步传播。


创新使用“AI+科普”技术,完成“疾控事业发展”系列视频,并在“华南预防医学”公众号上推广,总阅读量约6000,探索AI技术与科普赋能结合的可能性。


(二)副主委钟若曦教授制作的科普类专题课程

钟若曦教授还在不断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视角看健康科普选题到制作》《当下舆论环境下的风险沟通与疾控定位》《健康科普的意义与政策解读》《有效提升科普转化能力》等专题课程,为广东、浙江、内蒙古、广西等省份各大高校大学生、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医疗机构人员等超过6000人次培训。


(三)周美娟秘书长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科普宣传

周美娟教授建立了微信视频号进行谱宣传。


(四)周美娟秘书长利用bilibili平台进行投放科普作

带领学生在bilibili平台上建立Magic医学观察局的科普宣传账号,现已拥有粉丝701人,获赞5138次,总播放量高达20万。


(五)参与生物安全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

副主委赵卫教授作为副主编、秘书长周美娟作为编委出版《实验室安全科学概论》培训教材。


获奖情况

我分会委员积极参加或组织团队参加各项科普竞赛,钟若曦教授的科普作品获国家级、省级等表彰17,例如中国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


周美娟秘书长组织学生参加2024粤港澳大湾区健康科普大赛,获1项特等奖、1项二等奖和2项三等奖,由于业绩特殊,并被邀请参加颁奖典礼。


五、接受媒体采访,惠及大众

如前所述,赵卫教授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就X疾病等解释和宣传。除此之外,2024年4月26日,顾金保教授也就登革热的流行传播及症状危害等问题,接受了广州经济科教频道的采访,并进行防登革热的科普宣传。中央电视台CCTV4大型融媒体节目《健康中国行天下·广州站》中,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专家查龙应教授作为嘉宾来到节目现场,为公众解读健康生活科普知识。


六、工作计划

(一)稳定工作队伍,增加对本分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生物安全分会本质上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团队各个成员之间并不具备行政隶属关系,要使这个团队最大的发挥效能,就必须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对团队的归属感,一个团队高效运作,是团队中所有人高度配合,共同努力才行。

进一步明确生物安全分会目标和价值观,并不断向分会委员灌输‌:确保每个委员都清楚分会的目标和价值观,通过线上线下沟通,让每个委员明白自己在分会中如何工作如何。

加强各委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鼓励分会委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建立互相支持和信任的关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分会建设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各委员之间的协作意识。

可建立分会‌激励和合作机制‌:通过一些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委员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和贡献被认可和重视。通过合作,增加分会委员之间的交流,甚至可为分会委员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提供分会委员的能力和技能。

(二)丰富科普形式,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就生物安全的热点话题展开讲座,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的关注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制作科普海报、动画、宣传册等,传播生物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进一步利用高校教师的身份,加强社交媒体的合作,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通过短视频、互联网大型媒体等进行生物安全科普知识,提高社会对生物安全的认知

进入校园乡村等进行科普活动:走进学校走进基层和乡村,开展生物安全科普讲座和培训

(三)专家交流与合作

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尽量鼓励各委员参加生物安全的相关学术会议,并做会议报告,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安全科普发展。

(四)推动科普总结和提供工作内容

对科普工作方式,方法,效果等进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参与相关科课题的申报;参与相关科普教材的编写等

2025年,生物安全分会将继续努力,砥砺前行,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会更好。


详情可见下方附件PPT

生物安全-2024年度总结及2025年度计划.pptx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版权所有
主办: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维多利广场写字楼B座1901室
邮箱: qdsikkpcih@139.com
传真(FAX):020-28098364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微信公众号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微信视频号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