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12:34:56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妇幼健康分会科普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4-05-22 00:00:00   来源 :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作者 :健促会    浏览量 :97
健促会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发布日期:2024-05-22 00:00:00  
97


随着“国家2030规划”对妇女儿童健康的高度重视,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在妇幼健康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一场汇聚了众多科普专家和学者的科普盛会在肇庆市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不同于以往的医学专业学术会,它是以科普为主题,通过如何说科普、如何做科普、如何传播科普等方面讲解,面相妇幼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提高他们的科普能力。


本次会议既有优秀科普人的科普演讲,也有优秀媒体人、讲者的倾情授课,涵盖了医疗品牌建设、健康科普传播、科普视频制作技巧、科普作品规划、AI技术在医疗健康科普的应用以及演讲表达技巧等多个维度,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见解。

(一)科普演讲专题

01

《宫颈癌有得防!》

——李智敏主任

宫颈癌,这位女性健康的隐形敌人,其实有着明确的预防之道。


李智敏主任明确指出,HPV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元凶。


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等简单而有效的筛查手段,我们可以及时揪出宫颈的异常变化。


得益于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期,我们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提高预防意识,积极参与筛查,是每位女性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措施。

李智敏主任演讲

02

《促进儿童身高远离性早熟》

——林翠兰主任

谈及身高成长,这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更是健康成长的关键。


林翠兰主任指出为了促进身高生长,我们需要从提高身高生长速度和延缓骨龄两方面入手。


跳绳等运动能够有效刺激骨骼生长,而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则为身高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在必要时,医学干预如生长激素治疗也是促进身高增长的可行选择。


同时,延缓骨龄是另一个重要策略。骨龄过快增长可能导致身高增长受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控制体重、适当使用中药或性抑制剂等方法来延缓骨龄。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都不能过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关注运动、饮食、营养和医学干预等方面,我们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身高。

林翠兰主任演讲

03

《免疫力真的越强越好吗?》

 ——胡怡教授

胡怡教授用生动有趣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奥秘,并强调了免疫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她首先介绍了免疫细胞,它们如同我们身体内的勇敢战士,时刻准备着抵御病毒、细菌等外来入侵者。其中,树突状细胞就像是前线的侦察兵,它们能够迅速发现敌人的踪迹,并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而NK细胞则像是无畏的杀手,一旦发现被感染的细胞,就会立即发动攻击,将其消灭。


接着,林教授详细解释了免疫系统的两种主要反应方式: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像是一种广谱的防御机制,能够迅速对大多数病原体作出反应,但缺乏特异性。


而适应性免疫则更为精准,它能够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量身定制出最有效的防御策略,但响应速度相对较慢。


胡怡教授强调,虽然免疫力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但过强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例如,过敏反应就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的结果。因此,保持免疫力的平衡状态至关重要。

胡怡教授演讲

04

《同房疼痛,忍忍就好了?》

——孙小丽主任

孙小丽主任深入探讨了性教育的多维度视角,包括性社会学、性医学和性心理学。


她强调,同房失败并非仅仅由心理因素引起,还可能涉及生理层面的原因。


孙主任指出,性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它不应被视为羞耻或禁忌。


性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她鼓励社会以开放、包容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性教育,从多个角度了解性的本质和重要性。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性健康素养,还能促进社会对性问题的理解和接纳。

孙小丽主任演讲

05

《男孩儿、女孩儿》

——陈雅杏主任

肇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陈雅杏主任从专业的角度,详细解读了男孩和女孩们从儿童到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可能面临的生理挑战。


针对青春期常见的皮肤问题,如痘痘频发,以及女孩特有的月经期调整等,陈主任不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健建议,还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此外,陈主任还特别提到了身体“红绿灯区”的概念,旨在通过生动的比喻,引导青少年们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并尊重他人的身体界限,为他们构建了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交环境。

陈雅杏主任科普演讲

06

《多囊女生的饮食攻略》

——田爽医生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而言,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调整是管理疾病的关键。研究表明,体重减轻初始体重的5-10%后,有高达50%的患者可以恢复排卵。


一个真实的案例显示,患者在调整饮食后,不仅身材变得苗条,脸上的痤疮也明显减少。在饮食方面,推荐选择低GI食物,以减少胰岛素刺激和高雄激素的分泌。


主食可偏向粗粮,水果则选择低升糖且富含抗氧化成分的,如蓝莓、小番茄、橙子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克左右。蔬菜方面,建议每日摄入500克左右,其中深色蔬菜更具营养优势。


在进餐顺序上,建议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摄入主食。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大可放心食用,但应尽量避免加工肉类和肥肉。


同时,奶类和大豆类(黑豆、黄豆、青豆)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请注意,大豆类与杂豆(多含碳水)在营养上有所不同。


此外,正确选择油脂也至关重要,可经常更换多种油脂来源。另外,生酮饮食对肝肾功能有直接影响,使用前需谨慎评估。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多囊女性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田爽医生科普演讲

07

《用爱乘航的IVF之旅》

——李思瑶博士

在IVF(体外受精)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中,李思瑶博士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为每一位经历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提供温暖的心理咨询。


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中国,不孕症患者不仅面临着生殖法律和医学伦理的严格约束,还面临着生殖知识普及不足、对不孕或生殖障碍事实的接受度较低的困境。


对于许多职业女性来说,IVF过程更是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她们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期待和质疑,这往往让她们感到失落和迷茫。


她呼吁医疗工作者需要始终秉持着“用爱乘航”的理念,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社会与家庭也需要努力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这条充满爱的旅程中不再孤单。

李思瑶博士演讲


(二)科普讲座专题:


1.《自媒体IP帐号的打造与健康科普应用》

——传播分会胡向华会长


胡向华会长指出,在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塑造医疗专家个人及科室品牌的重要工具。


通过高质量社交信息网,医生们能够向大众普及专业医疗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问诊率和复诊率,还能通过视频平台等渠道增强医生的个人影响力和知名度。


全渠道运营策略发挥着关键作用,医生们透过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图文和视频平台发布内容,实现了品牌信息的广泛传播。


此外,有效的运营模型包括对医生风格的明确定位,以及在内容制作上注重场景的真实展现,传递专业能力并优化患者体验。


这种传播效果不仅能提升品牌形象,还能通过企业微信和其他私域管理工具,如随访软件,实现高效的患者管理和服务变现。


传播分会胡向华会长演讲


2.《如何说科普》

——广州广播电视台张小颖


对于如何挑选科普话题,张小颖建议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即考虑大众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她提出可以通过穷举法来梳理每个小话题,或通过围绕时令季节、特殊节日、医疗节日等构建内容框架。


她还提到了辟谣类话题的价值,以帮助公众识破健康误区。另外,患者和家属经常提出的问题以及热点新闻中的健康医疗切入点,都是极佳的科普选题。


此外,张小颖鼓励科普工作者关注那些受众虽少但患者收益大的领域,例如唐氏儿和孤独症儿童的健康保健。


谈及科普文案的撰写,张小颖分享了一系列高效策略。她认为,一个好的标题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应激起好奇心并制造一种“不看就亏”的紧迫感。她建议多使用拉近距离的用词,如“你”、“我”和“我们”,以建立更亲密的读者关系。


同时,她强调避免写作陷阱,善于讲述故事,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易懂的知识点。每个视频或文章聚焦一个核心概念,以便读者消化。


为提升阅读体验,张小颖建议融入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比如图片和视频,并注意少用专业术语,使信息更加通俗易懂。她还提醒要在图片上标注来源,确保内容的正规性和可信度。


总结来说,张小颖的分享为健康科普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旨在帮助他们创作出既有深度又具吸引力的内容,进而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并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


广州广播电视台张小颖演讲


3.《摄影技巧及摄影后期剪辑》

——麦嘉恒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电影艺术教育中心的麦嘉恒教授通过一系列实例向听众展示了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科普视频。利用一部普通的手机,他现场演示了一系列拍摄技巧,巧妙地展现了如何通过大、中、小不同景别的运镜手法来增强视觉冲击力。


麦嘉恒特别强调了科普视频的精炼性,提倡将关键信息浓缩在30秒以内,以维持观众的持续关注。他分享了一种高效的运镜模式:视频伊始迅速用2-3秒的时间设定背景,接着快速切换到特写镜头,如半身照,再转动45度角捕捉头部特写,最后迅速恢复全景结束,确保信息的完整传递。


他还提出了“艺术思维”这一概念,即运用对比思维创造视觉上的高低起伏,以此提升画面的吸引力和记忆点。


麦嘉恒的讲座不仅为科普创作者提供了实用的视频制作技巧,还传授了如何使用手机捕捉优美照片的方法。


这些教导旨在帮助广大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高他们的视觉传达技巧,以便更加有效地吸引观众,并促进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


麦嘉恒教授演讲


4.《健康科普作品的规划与参赛设计》

——刘慧敏医师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的刘慧敏分享了她对科普作品规划及参赛设计的深刻见解。


她指出,打造一个受欢迎的科普作品,需要围绕科学性、原创性和通俗性三大核心要素进行创作。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还能有效传达知识。


刘慧敏强调,科普内容应紧贴国家政策、社会问题和国家工作要点,同时结合医院的科室特色、工作重点以及创作者的个人兴趣。这样的策略既能满足流量获取的需求,也能确保内容的实用性和贴近性。


她还建议,科普作品应致力于回归健康这一主题,以促进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改善生活质量。


刘慧敏的分享为科普创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教导他们如何规划和设计能够打动人心的科普作品,并借此参赛和推广,最终实现普及科学知识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


刘慧敏医师演讲


5.《AI技术在医疗健康科普方面的应用》

——腾讯医疗岳贵峰


来自腾讯医疗的岳贵峰通过线上连线精彩展示了AI技术如何革新医疗健康科普领域。


他详细介绍了腾讯医疗运用智能问答系统、自动生成病历报告以及数智人等技术,来提高医疗服务和健康科普的质量和效率。


岳贵峰特别强调了数字人作为医生AI分身在科普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这些数字人能够以播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准确的医学信息,充当知识传播者;在就医过程中,它们还扮演互动式向导的角色,提供个性化指导,增强患者体验。


通过数字人将药品说明书视频化,可以加强患者对药物信息的理解与记忆。此外,数字人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也大放异彩,使得医学课件宣讲变得更为生动和易于理解。


 岳贵峰的分享不仅揭示了AI技术在推进医疗健康科普工作方面的巨大潜力,而且展现了数字人等创新技术如何为公共健康教育带来颠覆性变革。


这些技术同时也提供了辅助工具给医疗专业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患者并广泛传播健康知识。


腾讯医疗岳贵峰演讲


6.《个人演讲与表达技巧》

——裴立宁老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裴立宁老师精彩地分享了如何通过增强个人演讲与表达的技巧来提升科普传播的效果。她将口语表达技巧总结为“停顿、重音、语速、句调”八个字,并深入解析了各个技巧的运用。


首先,裴立宁教授讲解了停顿的技巧,用于控制现场气氛、调节呼吸节奏、明晰段落结构、突出信息要点以及制造悬念,以此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的期待。


接着,她细致阐述了重音的运用,如加强音量、拖长音节、重音轻读、停顿后重读,以及夸大调值等方法,这些技巧可以用于强调关键信息,使科普内容更加鲜明且易于理解。


在谈到语速的控制时,裴立宁教授建议对于不太重要的信息可以快速讲解,而对于重要信息则应适当放慢速度,以确保听众能充分吸收和理解。


她还指出,不同的句调用于不同的情境,如升调可用于提问或表达未完待续的内容,降调适合于肯定或总结性的陈述,平调可表现严肃或平静的情绪,而曲调则可以用来传达复杂的情感或变化。


讲解过程中,裴立宁老师邀请与会者与她一起实际演练这些语言技巧,以期让大家的科普表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她指出,这些外部表达技巧能够加深我们对潜在意义的传达,从而提升整体的沟通效果。


裴立宁老师演讲


7.《女性合理膳食、体适能运动》、《社区健康科普方法、模式》

——邓镇坚老师


邓镇坚老师深入剖析了针对女性的合理膳食、体适能运动建议,以及社区健康科普的有效方法与创新模式。


他首先强调了均衡营养的根本重要性,倡导“早餐要营养丰富,午餐要适量饱腹,晚餐则应简洁轻盈”的科学饮食理念。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邓镇坚细致地指出了她们的特定营养需求。


对于处于20至40岁阶段的女性,由于生理周期和生育规划的影响,他建议重点补充叶酸、铁质以及维生素B6和B12;40至60岁的女性则需要关注维生素C和Omega3等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而超过60岁的女性群体,他提倡增加钙质摄入,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在谈及体适能和健康体能维护时,邓镇坚详述了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以及柔软度四大关键要素,阐释了它们在提升健康水平、保持身体状态和辅助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推崇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等,建议每周累积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活动。


同时,他也强调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爬楼梯、搬运物品、提水桶等活动来增强肌力的必要性,并推荐每周进行不少于两次,间隔至少一天。


此外,他特别提醒我们不要忽视柔软度训练,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来提升身体的柔韧性。


最后,他转向对社区健康科普方法和模式的探讨,邓镇坚指出社区健康科普的核心在于“精准性”。提出精确传递信息、争取政策支持和打造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性。


他主张构建高效平台以促进健康知识的广泛传播,并推动社区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结而言,邓镇坚老师的发言为不同生命周期的女性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运动与营养指南,并为社区健康科普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模式,旨在引领公众步入更加健康的生活轨迹。


邓镇坚老师演讲

(三)主持人风采

此次妇幼健康科普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推动妇幼健康科普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妇幼健康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

END

1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版权所有
主办: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维多利广场写字楼B座1901室
邮箱: qdsikkpcih@139.com
传真(FAX):020-28098364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微信公众号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微信视频号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