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因为“饮料当水喝”进医院了!
近日,武汉33岁的陈先生因恶心、呕吐、腹泻,逐渐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被送入急诊就医。
他患上的,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酮症酸中毒。
即使治好了急症,糖尿病也将伴随终身。
关键是,患病前,陈先生自己无知无觉,还觉得“有好处”——
他独爱碳酸饮料,每天喝好几瓶,最多时,一天喝8瓶可乐,而且发现自己不胖反瘦,3个月,暴瘦70斤,从210斤的“重量级”变成了140斤的“标准身材”,可把他高兴坏了。
可他从没想过,暴瘦,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报!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21113655-2.png)
图源:新浪新闻
酮症酸中毒,以前死亡率100%
陈先生进急诊时,医院给他测血糖,数值竟然超过上限,“无法计量”,医护都震惊了。
血糖不稳定,意味着胰岛罢工,身体吸收不到能量,就启动“储备资源”脂肪。
但分解脂肪会产生酸性酮体,进而引起酸中毒。
要知道,搁以前医学不发达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率高达100%,那时,糖尿病几乎等同于绝症。
现在,有了外源性胰岛素等药物,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才显著降低(2%~5%)。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21113709-3.jpeg)
图源:壹图网
医生给陈先生迅速进行补液、胰岛素静脉泵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治疗,陈先生的血糖才得到控制,意识逐渐清醒。
及时得到救治,才挽回性命。
但如果独居,或者中毒昏迷时没有被及时发现,很可能就会发生悲剧。
2021年1月,22岁视频博主“墨茶”在四川凉山一出租屋里被房东发现死亡,此事在网络上引起震动。
年轻的生命独自消逝,死因正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喝可乐,能减肥?
能,但要付出一生的代价
陈先生喝饮料“暴瘦70斤”,不少女性看了,表示很心动。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21113720-4.png)
图源:微博
姐妹们,这可不兴心动啊......
突然暴瘦,往往意味着重大疾病信号。
一天8瓶饮料,是怎么瘦下来的?
拿命瘦的!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同济天佑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杨杨介绍——
人体在糖尿病的状态下,由于胰岛功能弱了,人体的血糖没有被充分利用,人体就分解自身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等,导致人体慢慢消瘦。
可脂肪是少了,“毒素”却越堆越多。
分解脂肪,就会导致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酸性酮体堆积。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中酮体浓度很低,仅为0.03~0.50毫摩尔/升。
而糖尿病状态下,血酮体浓度大于1毫摩尔/升即为高血酮,大于3毫摩尔/升,就可能出现严重酮症酸中毒。
即使解决了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却无法治愈 ,终身需要给扎胰岛素、吃药、运动、控制饮食等进行治疗。
这比减肥还难受一万倍。
常喝甜饮料、奶茶,容易得病?
可乐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吗?
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但临床上很多医生,近些年遇到过不少“喝饮料喝出糖尿病”的患者,特点都非常鲜明:
多为25岁以下、缺乏运动、作息紊乱的年轻人。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21113733-5.jpeg)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21113739-6.jpeg)
图源:央视新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孙侃医生疫情期间驰援武汉时,就遇上了这样的患者。
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因新冠肺炎被收治进院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
医生也很意外,毕竟即使有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多在40岁以后。
一问才知,小伙子疫情期间天天宅家,缺乏运动,不喝水,只喝含糖饮料。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21113751-7.jpeg)
图源:抖音
孙侃医生解释,人体血糖之所以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是因为当人体血糖升高时,胰岛中的β细胞会向血液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值下降。
许多饮料含糖量高,长期大量饮用,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势必会加重胰岛的负担。
胰岛功能或因此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过来,血糖就会升高,长此以往,即可发展为糖尿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危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叶珩也强调:
“从多年的临床病例出发,可以很明确地说,每天一定要喝饮料、吃雪糕的人,无论胖不胖,突然产生危险的概率比常人高得多。”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21113803-8.jpeg)
图源:壹图网
饮料喝多少,才算过量?
孙侃医生表示,饮食中额外添加的糖分是有严格限制的,只要每天摄入超过50克,即为过量。
具体喝多少算过量,需要看饮料的含糖量,一般一瓶500毫升含糖可乐的糖分,已经超过这个限制了!
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家族遗传史,不至于年纪轻轻就喝出糖尿病。
即便得了,通常只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控制体重,个别患者甚至不用服药,病情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也别心存侥幸。长期高糖刺激下,胰岛功能过度消耗,哪怕年轻时不发病,也会增加中老年时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可是慢性病,一旦患上,就与含糖饮料无缘了。
来源:健康触点(jkchudian)
已获授权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健促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