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马蜂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江西赣江,一男子头部被蜇6针,昏倒在山路上。
浙江宁波,两夫妻开车回家途中,突然飞进一只马蜂,蜇了司机一口,驾驶员当场失去意识,车辆横冲直撞。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336-2.gif)
图源:宁波广电集团电视频道
被蛰一口,当场昏迷。太危险了......
农谚说“七月蜂八月蛇”,每年6月到9月,是马蜂活动的高峰期,也是马蜂蜇人的高峰期。
普通人,到底该如何应对马蜂呢?
被马蜂蜇伤,可能会丧命
你被蜂蜇过吗?
被蜂蜇过的人,大多是被蜜蜂蜇了下,肿几天,也就慢慢消退了。
但另一种蜂——胡蜂(也叫马蜂、黄蜂)就没这么“友好”。
蜜蜂的刺上有倒刺,蜇人后,蜜蜂的内脏会被带出来,“伤敌一千自损一万”,所以它一生只能蜇一次;
马蜂不会,它能再蜇你100次。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407-3.jpeg)
图源:bbc.co.uk
惹到一只马蜂,它可能会反复“戳戳戳”,给你身上戳出好几个洞。
而且,尾针里是藏毒的,成分复杂,对神经、血液、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都有毒性作用。
不断蜇,就相当于,不断注入毒素。
更可怕的是,马蜂习惯结群,如果是惹到老巢,群起而攻,毒素加倍。
2022年4月,广西南宁,一村民上山祭扫时被马蜂蜇了80多针,死亡;
2022年8月,安徽滁州,一姐弟在风景区游玩时突遭马蜂袭击,弟弟头部和身体上大面积被蜇伤,“到处是紫黑色的包”,最终不治身亡。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421-4.jpeg)
图源:中国消防
不仅毒量大,毒力还很强。
民间说,“十只马蜂蜇死一头牛”,真不是开玩笑。
其毒素种类和毒蛇相似,主要包含溶血毒和神经毒两种,会进入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以致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
2017年10月,湖北黄冈蕲春,8岁女孩兰兰被马蜂蜇伤后,出现意识障碍、闭尿、肾脏、肝脏衰竭等症状,命悬一线;
2016年10月1日,湖北十堰一家三口上山扫墓,途中遭马蜂袭击,夫妻重伤,11岁的女儿身亡。
如果很不幸,你是人群中那一到两成对蜂毒有过敏反应的人,被蜇后,很可能连求救都来不及,当场昏迷。
进入高峰期
遇上了,这个动作千万别做!
天气越热,马蜂越活跃。
它们要筑巢、繁殖,气温高,马蜂性情狂躁,对人们的惊扰异常敏感,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马蜂比较大只,身形细长,翅膀纵向折叠,气质上跟蜜蜂完全不一样,很好辨认。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517-5.jpeg)
图源:wikipedia
长相凶残,攻击力也确实凶残。
而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马峰不得不进入城市,与人“比邻而居”。
屋檐、电线杆、窗户......
到处都可能被马蜂“占领”。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543-6.png)
图源:中国消防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555-7.gif)
图源:中国消防
在小区里头散个步,可能就被蜇一下。
急诊科的医生表示,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里马蜂变得很常见,常有儿童被马蜂蜇伤的情况,高峰时,近一周就连续接诊5例被马蜂蜇伤的患儿。
遇上了怎么办?
如果是遇上一两只,注意——
不要拍打!
不要拍打!
不要拍打!
一旦它喊来兄弟姐妹,你根本都跑不过。
大多数马蜂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因此,碰到马蜂不要故意惊扰。
即使有零星几只马蜂在身边飞舞也不必理会,悄悄离开,千万不要拍打,以免引来蜂群。
如果遇上了蜂群,被袭击了,注意——
1.千万不要反击,这会引来群蜂袭击。
2.不可调头就跑,以免产生气流后,马蜂顺着追上来攻击。
马蜂对静止的东西不敏感,但对运动中的物体看得很清楚,你越跑它越蜇。
3.最好的办法是迅速用衣服等物品遮挡头、颈、四肢等暴露部位,就地卧倒,缓慢爬行离开。
所以,遇上熊,静止不动没用,但遇上马蜂,有用。
● 马蜂对鲜艳的颜色比较敏感,所以野外活动时衣着不要太过鲜艳;
● 化妆品和香水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也不宜使用;
● 出行前不要饮酒,上山时应注意戴帽子;
另外,汗液、水果、肉类的味道,也会吸引马蜂注意。
6小时黄金处理时间
被马蜂蜇了,是什么感受?
疼啊!疼!
伤口会出现疼痛、肿胀,而且可能会连续疼好几天。
肿胀在12~48小时内会加重,波及范围扩大,可能溃破形成不同大小的溃疡面。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635-8.jpeg)
图源:TikTok
如果过敏了,症状会出现在蜇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表现为迅速扩大的皮疹、憋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部分人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一旦被蜇,6小时内是早期救治的关键期。
三步急救法走起!
很多时候,你可能无法判断蜇人的是毛茸茸的小蜜蜂、还是凶猛的马峰。
所以,被蜇后,检查有无蜇刺残留,可用镊子拔出、小针挑拨等方法取出蜂刺。
有条件的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汁。
注意不要挤压患处,以免将蜂毒挤入深层组织,加重中毒。
尽管很难判断,但要是能分辨蜜蜂和马蜂,处理起来能更直接。
因为,这俩酸碱不同。
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选择肥皂水等碱性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
马蜂的毒液偏碱性,可选择食醋等酸性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
如果实在不清楚,就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
此外,冰敷伤口可减轻局部不适感。
蜂蜇伤致死原因,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所以,当被群蜂蜇伤或被单只蜂蜇伤,或出现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或全身不适时,应立即就近送医抢救。
来源:健康触点(jkchudian)
已获授权
![](/ckfinder/userfiles/images/image-20230814095714-9.jpeg)